传统媒体争逐中文域名 积极拓展网络市场
继发改委、外交部、国家工商总局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在内的五千余家国家政府机构启用中文域名后,近日,传统媒体行业为了更好的服务网民,拓展网络市场,也纷纷启用中文域名。在浏览器中输入新华通讯社.CN、新华通讯社.COM、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OM、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OM、人民网.CN、人民网.COM等均可直接进入媒体新闻网站,方便快捷的查看最新资讯。
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的读者和观众转向了互联网,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重视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中文域名以汉语为基础,依托母语优势,简单易记,深受我国网民喜爱,成为了中国网站必不可少的域名之一。于是,各大传媒纷纷注册保护自己的中文域名。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国内传统报业、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集团和民营媒体机构已为旗下新闻网站注册和开通数千个中文域名,其中,传统报业相关中文.COM域名占新闻网站中文域名总数的95%。
随着新版的浏览器系统对中文域名的全面支持,中文域名被他人抢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相比其他行业,传统媒体的网络品牌被抢注现象也很严重。“中国网.CN”争夺历时两年,互联网新闻中心最终重获合法权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费尽周折,才取得了“都市之声.CN”、“中国之声.CN”;上善传媒保护意识较强,已经启用了“上善.com” ,而买断英超2007-2010年中国大陆播放权的天盛传媒却未幸免,“天盛传媒.com”被人抢注。
据了解,中文域名种类很多,除了比较常用的中文.CN以外,还有中文.com、中文.net。专家介绍,中文域名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传统的.CN、.COM后缀价值很高。业内人士认为,域名作为网络商标与登记商标相比往往不被重视,这也就给一些专业域名投资者制造了机会,大量抢注知名企业及品牌产品域名的现象时常发生。专家建议,企业要保护自己的网络品牌,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将自己的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相关域名注册下来,特别是中文域名。(人民网)
上一条:
域名争议案件大增 企业品牌保护面临挑战
下一条:
恶意抢注成风 保护域名刻不容缓